形象代言人
联系我们

联  系  人:唐先生

咨询电话:0745-2244035 

Q    Q:1205542178(微信号)

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才艺知识 才艺知识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知识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

汉族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来说,出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狭窄的居住空间与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外来文化因素与高科技娱乐的引进等多种因素,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而时常由此导致作出汉民族没有舞蹈的结论。 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汉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民族系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汉族最为隆重和热烈的传统民俗节日。人们对于一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的祝福,对于未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祈求,以及获得一年中唯一一次身心的彻底放松和欢乐,便把所有的时间和心力统统贯注在春节期间所举行的活动之中。
      只要在汉族生活的地区,从农历的腊月下旬至新年的几乎整个正月,都可称作春节期间。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制作新衣、清洁宅院、准备祭祀供品、筹做节日佳肴到准备欢庆活动仪式、演出等倾注着百般的热情,以获得对新一年期盼的实现。冬季的正月,是中国所有农区的农闲期,为筹划、欢庆春节提供了条件。在汉族,春节民众欢庆活动,因南北方地域的不同,而分别开始于正月初三或初五,但基本都以正月十五的灯节作为活动的最高潮和终结。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在正月二十八还要举行一次“团圆年后的再团圆”。 《龙舞》、《地龙》、傩舞、狮子舞、《懒婆娘抢场》、秧歌都是汉族舞蹈中有代表性的表演形式。

藏族
      在我们熟悉的四种藏族民间舞中——堆谐、果谐、锅庄、弦子——无论哪一舞蹈,其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显然,对于西藏舞蹈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其现在所存在着的自然环境,而是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要探究形成西藏舞蹈体态特征更为本质的原因,还需要更深远地去追寻一下藏族的历史及社会制度和宗教。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尽管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给当地人民的生存繁衍带来了诸多艰难,但是世代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以其勤劳与智慧,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宗教构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民族生命的脉络。虔诚的宗教信仰与情感心理加之日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生活习惯,形成了藏民日常生活中弯腰弓背的生活体态,反映在舞蹈中就进一步造成藏族舞蹈坐胯、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特征,并且发展成为一整套的动律风格系统。
      对以上两个民族民间舞的分析,从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衍生出来的人体艺术文化,是对该民族精神目标与价值的认可,并在这种认可后,用舞蹈来强调并强化这种精神,于是该民族也就在这种力量的凝聚下团结、强大。因此,建立在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民间舞蹈文化必然被本民族的人们认同与喜爱。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他既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群里联袂踏歌舞蹈中,把民族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了生存而奋斗。
      由此可见,民间舞蹈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旨在自娱并与它的生长环境融为一体的舞蹈形式。民间舞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轨迹和表演系统,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中它有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人民群众拥有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使它更健康地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

蒙族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地跨东北、西北、华北三大区域,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相接,西部与甘肃、宁夏相连,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交界。
      蒙古族舞蹈属于草原舞蹈文化系列,自古以来内蒙古一直是诸多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纵马驰骋的天地。自春秋战国时代起 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劳作游牧,打下了“草原文化”的基础。
     民间舞蹈内容基本包括两大类:一是宗教习俗舞蹈。宗教习俗舞蹈包括祭神树舞, 战旗舞, 十二属相舞, 丹布尔舞, 藏传佛教舞, 萨满教舞等。二是节日庆典舞蹈。节日庆典舞蹈包括:布里亚特婚礼舞,陶布修勒舞, 筷子舞, 盅碗舞, 盘子舞, 浩德格沁舞, 雅布根好布吉木舞, 安代舞等。

维族
      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地域辽阔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指出了这里“国尚乐音,人好歌舞”。千百年来,居住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乐舞文化,为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乐舞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总体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又吸收了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多种形式和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艺术。我们从今天流传于维吾尔族民间的各种舞蹈和民族习俗中,仍能发现它的历史发展轨迹。
      新疆地域宽阔,居住在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人民,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其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昂首、挺胸、立腰是舞蹈的基本体态,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挑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加之眼神的巧妙配合,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微颤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最富特色的动律。膝部规律性的连续微颤,或变换动作时那一瞬间的微颤,使舞蹈动作柔美,衔接自如。旋转 :维吾尔族舞蹈中广为运用的技巧动作。舞蹈讲求旋转快速和嘎然而止,犹如隼回旋迎风,骤然伫立。各种舞蹈形式都有各自特点的旋转动作,通常把竞技性旋转表演作为舞蹈的高潮。节奏: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不同的舞种都有特定的音乐节奏。通常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以及在弱拍处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以强化舞蹈的风格韵味。这种动与静,强与弱的节奏处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维吾尔族舞蹈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和风俗性舞蹈。目前流传在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赛乃姆、多郎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等,此外还有其他表演性舞蹈。

朝鲜族

      在中、日、朝三国的古代艺术史上,朝鲜历来以乐舞领先,而中、日两国则分别以诗歌与绘画见长。因此,朝鲜的民间舞可谓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充分表现出朝鲜民族含蓄内敛、坚韧刚毅的性格。其代表性的民间舞有歌谣舞和即兴舞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舞蹈动作有手拉手和不拉手之分,而表现内容则有男子祈祷许愿和女子消怨解恨之别;后者则是舞者情绪高涨时,自由自在,即兴发挥的舞蹈。即兴作舞、师法自然、动静结合与气韵生动,这是朝鲜民间舞的四大基本特征。 
      在具体的舞蹈节目中,最典型的则有鹤舞、扇舞、僧舞、消怨舞、项帽舞、太平舞等等。这些代表性的舞蹈和舞蹈家由于韩国政府参照1950年由日本创建、联合国随后推广的“无形“文化财”—“人间国宝”体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河西二桥电力新外滩1120-1121室       服务热线:0745-2244035        传真:       微信公众号/QQ:1205542178
服务热线:15116380841  本站资料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X